星期二, 6月 26, 2007

但以理書《四大老細》

延續查經的戲味 深入反省職場召命


OIA查經 之 但以理書《四大老細》


尼布甲尼撒『成日發夢的老細』

伯沙撒『不務正業的老細』

大利烏『被小人左右的老細』

古列『看見未來的職場』

但以理所遇上的不少辦公室政治與今天的職場成為有趣的參照。怎樣在公司改完朝又換完老細的情況下仍能保持自己的專業優勢呢?是靈性?是識做人?或是其他?此查經透過歸納法讓但以理進入我們的職場,解讀他的辦公室故事。


本星期三晚上起 八時正 一連四星期
地點︱FCS 總壇

需留位登記,請與Joanne聯絡(6662-7590)。

學海無「捱」?!

年 青 畢 業 生 對 談 會




曾有人口痕地說,職場上有分Senior和Junior,所謂Senior中文可以讀為「先o黎捱」,Junior則讀為「仲o黎捱」。初出茅蘆的好像沒有吸取「先o黎捱」的教訓,繼續重複前人要捱的路。只是這個「捱」可以成為學海無「捱」,明白「先o黎捱」曾在涯邊跳過海的懊惱,你便知道要搵第二條路走了。

一次鮮職人與先職人對話的平台,一次初出茅蘆齊來呻笨的好機會。


日︱2007年7月29日(日)
時︱下午三至六時
地︱FCS總壇

內容︱市井新貴吐苦水+前人分享+神學整合

對象︱畢業三年或以下之在職人士

分享嘉賓︱Winnie Ng 吳詠琳(前香港FES資深幹事,曾在中學執教鞭十年,並負責輔導事務。英國伯明翰進修教育心理學,後分別於加拿大安大略神學研究院及維真神學院研習神學)



報名請與Joanne聯絡(6662-7590)。

Fellowship in Cinema on Sunday

FCS夢工場 讀「戲」室



故事,從來穩佔聖經的一個重要位置。因為上帝本身就是充充滿滿住在人類歷史中間。沒有解讀故事,便沒法解讀人神的關係及反省人生。而隨澳門的電影院日漸衰落,願意一同看戲及交流的群體已買少見少。FCS,Fellowship in Cinema on Sunday為大家精選各大中西電影,一些我們很少留意但又非常俗套受落的作品,每套均包含娛樂及信仰內涵。加上戲後的認真吹水及解讀,及再加些爆谷,紅酒汽水等,期望重新建立「從看戲到信仰演譯」的群體。






7月1日
史力加Shrek 2


7月15日
尋找快樂的故事 The Pursuit of Happiness


8月5日
絕望真相 An Inconvenient Truth

8月19日
反斗車王 CARS


9月2日
落葉歸根

9月16日
陽光小小姐 little Miss SUNSHINE



讀「戲」室放映時間︱由7月1日起每兩個星期日晚上8時正

須報名。請與Joanne聯絡(6662-7590)。

星期一, 6月 25, 2007

誰是領袖? --寫於研經班之後


/周如梅

在FCS(澳門學生福音團契)和來自十多間不同教會的二十多位弟兄姊妹,一連四個星
期的關於領袖的查經,於我,真是獲益良多。
大衛,是聖經中一個既熟悉,又陌生的人物。熟悉,是因為無論由漫畫,電影,或詩
歌,都可以接觸到這個聖經人物,大衛年少打死巨人、牧羊少年成為一國之王等等,他
的故事真是燴炙人口;陌生,若不是透過查經,還不知道自己所認識的是如此膚淺。

導師亞翁(翁偉業)所帶的經文是撒母耳記下第21章至24章,主要是圍繞大衛作王的最
後幾年,也是他人生盡頭的最後幾年的經歷。(大衛作王40年,死時約70歲左右)

無權勢者的權能和肯認錯的王

撒下21章講到大衛作王期間連續三年有饑荒,因由要追究到幾十年前的前王掃羅留下的
罪債。但透過一位母親-利斯巴,這個年輕喪夫,年老喪子的女人,為死去的兒子盡力
保護屍體的這個行動,提醒大衛王將前王和他兒子的骸骨葬回其父家的墳墓,饑荒終於
止住了。

相信在職場已有一段日子的朋友來說,上司肯認錯的場面,應該不多見吧!如果是公司
的CEO公開認錯,而錯卻是上一任CEO留下的,則更是天方夜談!但從聖經中看到,這
裡感動大衛王去盡其本分的,竟是一個無權勢者行為,吊詭的是,這位無權勢者,正正
顯示出領袖的精神。

更為震憾的是,作王三十多年的大衛,竟願意公開為前王之錯負責任,而其後聖經中更
多次提到大衛願意公開為自己的過犯認罪,這樣的精神,顯示出一位真正領袖的風範。

懂感恩的王

聖經中多次提到大衛在落難時常有人肯為他賣命,而大衛,能將勇士的?牲和忠誠看為
一個敬拜。例如,有一次,逃亡時他想喝故鄉的井水,其中有三名勇士竟願意冒死為
他去取水,大衛的回應是將水奠在上主的面前,以勇士所取的水為神聖,對他們表示衷心的感激。
而從他所作的詩歌中,更可以看到大衛完全對上主的肯定,即使到生命的最後,他都將
一生,無論順、逆,所有的讚頌都歸回上主。

聖經中的職場有血有肉,真值得我們不停地去查考,學習。

現在我們又開始查考但以理書,希望透過查經,我們更有智慧和勇氣去面對不同的職場
考驗。

星期五, 6月 08, 2007

FCS通訊創刊了!


新一期FCS通訊現已出版,請到FCS夢工場或所屬教會機構免費索取

亦可下載電子版
http://www.macaofcs.org/newsletter/FCS_newsletter_web1.pdf

星期二, 6月 05, 2007

二百年前的故事 今世代的反思

從馬禮遜看召命與職場之間的張力 (黃讚雄 主講/甘少琴 整理) 
 
澳門基督徒畢業生團契於四月二十七日晚上於FCS會址舉辦了「從馬禮遜看召命與職場之間的張力」,邀得前資深傳媒人 / 基督徒畢業生團契幹事黃讚雄(Eric Wong)為講員,約近四十人參加。
 
馬禮遜在傳福音和賣鴉片兩件互為矛盾的事中到底作出了怎樣的取向,是個值得重視和反省的題目。透過中英兩方面就有關鴉片貿易的歷史、過程、發展,以及對馬禮遜工作詳情的描述,更深了解馬禮遜在華的歷史角色和職場張力。
 
傳統華人教會對馬禮遜在鴉片貿易中所扮演角色的解釋(節錄)

「擔任東印度公司的職務是可以使他長期居住在廣州,並合法地出入中國內地的唯一途徑。」
         單就以因為東印度公司不喜歡傳教士,馬禮遜於1807年來華時只好繞道紐約及爭取得到美國國務卿的支持函件(於1807年9月7日抵達澳門),為何馬禮遜來華後不向美國商人及領事求助?
  
「當時的東印度公司還不是以走私鴉片為主要業務的。」
        東印度公司在1800年前後的主要貿易商品除了向中國賣鴉片外,還有向中國人推銷當時中國人不大喜愛的英國羊毛,而東印度公司在中國向英國出口的物品中,最大量的是當時英國人甚喜愛的茶葉。因此若不計算賣鴉片的收入,在19世紀,英國因從中國進口大量茶葉而對中國有很大的貿易逆差。為了解決此問題,英商從英屬印度向中國出口鴉片,賺取大量外匯收入,便成為對英商及英國極有利的安排。值得指出的是,東印度公司在鴉片貿易方面在當時可說是壟斷全球,該公司在鴉片貿易的收入在1795年有25萬英鎊,在1809年時有50多萬英鎊,而在1832年時已約達100萬英鎊,約佔當時整個印度全年收入的六分之一。
       從時間來看,馬禮遜在東印度公司工作的25年間(1809至1834),輸華的鴉片量由每年4千多箱大幅增至3萬多箱,可以 說,馬禮遜是親眼見證他所工作的公司是如何發展的,他亦不可能對此事一無所知。後期每年輸往中國的鴉片已近4萬箱,此貿易為英方帶來大筆利潤。而且這方面的數字亦得到中國方面的證實。
 
「當時人們對鴉片的認識就如同現在人們對香煙的看法一樣,認為祇是一種無傷大雅的嗜好而已。」
        但這個說法很難成立,連怡和洋行自己也承認中國政府早於1729年,也就是馬禮遜來華前78年,已經明令禁止鴉片進口。清政府亦於嘉慶二十年三月二十三日(1815年)發出「著兩廣總督蔣攸銛等曉諭洋商嚴禁夾帶鴉片等事上諭」。由此可見,當時無論中方抑或是英方,均十分清楚鴉片是毒品,而且進口鴉片是犯法的。將當時的鴉片等同現代的香煙,是不可能成立的。
  
「馬禮遜所提供的祇是翻譯服務,並未參與公司的決策和管理。」
翻譯員在鴉片交易中是個極為重要的人物,除了語言技術,他必須是個可靠、老練、熟識偷運鴉片的各接頭人,而且對鴉片交易有豐富的經驗;馬禮遜被稱為「博士」,而且在東印度公司的職位及工作早被公司肯定;馬禮遜是東印度公司的正式翻譯員,也是公司唯一懂中文的英國人,因此極有可能大多數鴉片交易都要經他處理;毫無疑問,在當時來說,鴉片交易是毒販與毒販間的買賣活動,是販毒。
也許,馬禮遜墓碑上的平行體墓誌銘是對他一生的一個忠實歷史描述
在馬禮遜死後,他墓碑上的平行體墓誌銘是:
–「於1807由倫敦差會差派到中國」;
–「受僱於東印度公司作中文翻譯員25年」。
此外,單就以因為東印度公司不喜歡傳教士,馬禮遜於1807年來華時只好繞道紐約及爭取得到美國國務卿的支持函件(於1807年9月7日抵達澳門),又於1808年秘密以高薪僱用兩名中文老師,到1809年2日20日馬禮遜與一名東印度公司行政人員的女兒Mary Morton在澳門結婚後,正式加入東印度公司為翻譯這段華人教會所描述的歷史來看,值得題出的問題就相當多….
          為何馬禮遜來華後不向美國商人及領事求助?
          為何早於1715年就在廣東省從事貿易,而且不喜歡傳教士的東印度公司會於1809年2月僱用來華不到年半、秘密學中文只有一年的馬禮遜為翻譯?這決定與馬禮遜的婚姻有沒有關係?
          為何明知不能夠在中國學中文,馬禮遜不先在由英國殖民政府管理,但華人眾多的馬六甲學習?
 
200年後的反思
 
馬禮遜販毒有其歷史的必然性嗎?馬禮遜間接救的人多抑或是殺的人多?然而回看當時,滿清政府腐敗,英國與美國都在中國爭取利益的局勢,馬禮遜在政治壓力的情況,看來不由得他選擇,所以在很多文憲中,都顯示馬禮遜是一個不快樂的人。
 
職場反思
 
有時候在職場中真的令人覺得沒有選擇,但相信所謂職場的信仰,就是我們都在一邊行走世界的路, 一邊仰望上帝的恩典,在我們可以做到的地方,我們就做上帝的見證。那在現實環境中,真是每一樣事情都有得選擇嗎?真正能回應你的,只有你自己和上帝。

為老細做足100分!




是一副真實又幽默的圖畫。同時也是我們對返工這玩意的一種被動地去主動否定的態度。怪不得現世代有人會大叫「只工作,不上班」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