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2月 28, 2007

「真理越辯越明」講座


【 時代論壇訊】

梁家麟、許立中、張小鳴

對信仰的懷疑,你會否感到難於啟齒,甚至成為禁忌?由香港基督徒學生福音團契文字事工主辦、香港基督徒畢業生團契及《時代論壇》協辦的「真理越辯越明」講座,已於二月廿三日在聖安德烈基督中心舉行。講座由資深文字工作者許立中及建道神學院院長梁家麟博士真情對話,分享他們對信仰與懷疑的看法。講座設有書攤,售賣兩位講者的著作,講者為現場人士親筆簽名之餘,亦繼續討論是次講題的看法。當日講座約有一百六十人出席,在場人士反應相當踴躍,透過眾人的提問,讓大家以開放及積極的態度去尋求信仰的意義,解開懷疑的迷團,化為尋找信仰真義,生活中真實經歷上帝。

許立中:懷疑成追求信仰的動力

針對「真理越辯越明」這主題,許立中先為真理及辯論立下定義,然後說出他的看法。真理在一般人心目中似是一個主觀、神秘以及是一個個人信念,由於每個人對信仰也有不同程度的認識,因此不易就著真理這話題作溝通,令這概念變得更為複雜。許提出了蘇格拉底的哲學理念(Philosophy)及詭辯(Sophism)加以解析,前者表示根據別人的看法作討論及判斷,最後獲得一些結論;而後者在辯論中找出別人說話的漏洞,然後加以反駁,這是有趣的思考訓練,卻非是有效追求真理的方法,因為每個論點也會有反駁點,辯論只能合理化自己的立場;若將真理視為事實的真相會讓大家較易理解。事實雖只有一個,但因著個人的感情及主觀思想,對真理的看法變為有更多導向。然而,「聖經是絕對真理」是一個含糊的說法,只有不斷發掘及經歷,才會對真理有更多的理解。對信仰的懷疑,許立中認為是很自然的事,當宗教解釋與生活經驗出現差距,也因人的有限去追求無限的真理,懷疑就會產生。從正面角度看,懷疑可化成追求信仰的動力,我們先要謙卑下來,接受自己的限制,才能尋找真理,在生活中認識神更多。

梁家麟:真理是世上的明燈

梁家麟相信每人心裡也會追求真理,他強調真理不是權力,不是個人利益的手段,若沒有真理的存在,主流就會成為「真理」,權力可以肆無忌憚,弱小的人惟有認命,也不可爭取公平及真理。權力只為乞討生活空間而已。當然,真理是否存在,要視乎所說的話是否客觀,方法是否有依據及參照點,若真理不是超越權益、身份及個人主義的限制,真理只會變成自說自話,最終不能尋之。梁家麟認為「以上帝成為真理的原則」是不成立的,不能空說任何事也是上帝的旨意作解釋,他認同許立中的看法,懷疑是追求真理的動力,以企圖正面地了解自己的不認識,當中有個人的堅持及立場,這樣的懷疑好叫我們離真理近一點,在上帝眼中是受讚賞的。當然我們不可事事懷疑,我們所獲的知識不是與真理相對,要在兩者當中找到平衡及自處方式,我們才真正走近上帝,獲得真理。

肯定上帝的存在

在答問環節中,在場的參加者反應非常熱烈,主持人FES出版總監張小鳴先生收集及整理在場人士的提問,就許立中及梁家麟的分享作全面的討論及回應。其中的提問包括:牧師成為「上帝的代表」,就是真理,不用多加追尋,只是跟從牧師的話去做就能獲得真理的說法是否正確。梁家麟認為聖經要從教會解放出來,真理不是一人一票而獲得,牧師有責任解釋多點讓信徒更能明白真理;許立中更提醒大家要學習分辨對錯,也不要只問而問,懷疑與個人生活有連繫的,所追求的真理才有意義。此外,在「信比事實更重要」及「如何突破自己在真理認識上的限制」的提問中,兩位講者以親身經驗作回應,他們認為討論任何事的大前提是相信聖經是無誤,是上帝默示的,若沒有信仰作基礎,單靠人的理性去判斷事情,所認識的是很少。當然,懷疑透有時候會成為掙扎及困擾,透過不同人的聲音及討論,經過自己的判斷,融入生活經驗及對聖經真理的認識,懷疑是找尋真正信仰的過程,接納人的限制,多認識自己,才能更明白上帝在每人心中的旨意,我們要抓緊對上帝的信念,才可逐步接近真理,活出真正的信徒生命。

星期日, 2月 25, 2007

今日澳門職場:一個本地人的聲音

賭業帶旺澳門的真正問題,只是人人皆賭的現象嗎?當一些香港基督徒希望澳門人正視他們認為的問題時,這篇來自真正澳門人的聲音,才是他們要好好先聆聽,後才來作宣教對話的例子。






















刊自二月廿一日《澳門日報》

星期五, 2月 23, 2007

一代(袋)使命﹣FCS籌款晚宴


















一個集中學、大專及畢業生組合的使命群體,一個以生命去承傳的學生福音運動﹣澳門學生福音團契/Macao Fellowship of Christian Students,現正密鑼緊鼓地籌備當中。繼「一代(袋)夢想」後,3月23日,期望有您的見証及參予!


一代(袋)使命

FCS籌款晚宴 暨 事工介紹
訊息分享:蔡元雲 醫生(突破機構榮譽總幹事)

3月23日(五)
7:30pm
皇都酒店二樓

餐券每位 MOP150

當晚將收集支持FCS的奉獻/認獻


















其他詳情請登上
www.macaofcs.org/blog/

收勞與安息




農曆新年,我們以往總喜歡去深究其習俗有多少與基督教有衝突,例如應否說「恭喜發財」(人家有錢好似講到有問題),或派利是(因此有人夠膽死畀金句卡)之類。但卻少有欣賞一些習俗其實可能是我們早已遺棄的屬靈操練﹣例如「收勞」就是。

若你是做廠或要跑國內的,你必會知道農曆新年是一個奉旨放得長的假期。由年廿九、三十起到年初七(國內有些新十五才啟市)你想找人開工都無可能;要返鄉下的、返大陸的,也有趁機去遠遊的。總之一年總是這個時候大家一起停下一切的工作,迎接新一年的開始。其實這與我們守安息日的神學,大致相同。

收勞與安息大同之處可有以下幾點:

1. 目的﹣只有一個,就是休息。出埃及記多次提醒以色列人安息日的原意,那就是要放低一至六的辛勞,在安息日好好休息。好明顯,休息與勤勞工作是相對的,而這也是唯一上帝要求人在安息日做的「動作」。所以主耶穌也曾說:「安息日是為人而設」。它是幫助我們在辛勞的工作中有透氣/回氣的空間,而中國人所講「收勞」也就是這意思。

2. 安息日/收勞是一種規矩﹣它是「老馮」一定要放的。上帝明明規定以色列人要守住安息日(keep the Sabbath),不守的會是死罪;你在農曆初四、五也找不到人幫你在廠房趕貨,因為大家都規定唔做。聽一些電影人談好萊塢的拍片規矩,工作及休息時間是規定好的,拍八小時就有八小時的休息,拍完八小時還未趕好都要收工,我想安息日所要強調的就是這意思。(我也懷疑以色列人在埃及打工是無假放,所以上帝才設立勞工法。)

3. 安息日/收勞的設立令人可以享受工作。如上文,因為有規定好的制度,拍片時所有的工作人員才能真正享受這份工,因為唔會做到死。同時,因享受工作便有更多空間滋生創意,從而可以解決更多問題、使工作成果提升。安息日要提醒我們去記住的也是那位創造並投入工作的上主。


對於一眾打寫字樓工的人來說,收勞這習俗是不可思議的。因為收勞基本上是不合乎市場經濟的原則,但卻十分之有聖經根據。它的存在是要我們守住一些生活的價值﹣尊重辛勞的付出、享受工作、為錢工作不是絕對等這些價值。而休息就是當中最簡單的實踐。這是我們一眾返教會也忙事奉到死的人不會明白的生活智慧。

星期一, 2月 19, 2007

「豬」般智慧.職場名句


送狗迎豬,我們總喜歡把舊事修拾打掃,在大年初一送/收一封封印上祝福語句的紅封包,或拜年時說著新年祝賀,期望片言隻語能提醒我們作新的開始。以下的名人話語,同樣盼望能給大家在來年職場打滾中一點更新及打氣:





"Americans worship their work, work at their play, and play at their worship."
- Gordon Dahl



"In nothing has the church so lost her hold on reality as in her failure to understand and respect the secular vocation."
- Dorothy Sayers



"When I hear someone say. 'I couldn't work for a corporation with a profit motive or which demands more than 40 hours a week,' I say something like this 'Do you know that the Christian slaves to whom Paul wrote were working sixteen hours a day for masters that were fornicating with female slaves, making dirty business deals with trade from other parts of the Roman Empire and going to baths and the gymnasium at night for orgies?' To these slaves, Paul says, 'Treat your masters as though they were Jesus.' 'Threat your masters as though they were Jesus.' You are not working for them but for Jesus. And it is worship."
- Paul Stevens, Liberating the Laity



"If it falls to your lot to be a street sweeper, sweep streets like Michelangelo carved marble. Sweep streets as Shakespeare wrote pictures. Sweep streets so well that all the hosts of heaven will have to say, 'Here lives the street sweeper who did his job well.'"
- Martin Luther King



"True godliness doesn't turn men out of the world, but enables them to live better in it and excites their endeavors to mend it."
- William Penn, quoted by Thomas DiBacco, in Made in the USA



"Make no mistake-the workplace is this nation's great unrecognized church; each work place, each profession has its own culture, its own set of values. They are largely unexamined, but they are relentlessly inculcated, relentlessly enforced. For many this religion is more persuasive, more powerful than anything they observe Sunday. It can become a false God we place before the real one."
- Chris Satullo



"The eyes of faith behold a wonderful scene: That of countless numbers of lay people, both men and woman, busy at work in their daily life and activity, oftentimes for from view and unacclaimed by the world, unknown to the world's great personages, but nonetheless looked upon in love by the Father, untiring laborers who work in the Lord's vineyard. Confident and steadfast through the power of God's grace, these are the humble yet great builders of the kingdom of God in history."
- Pope John Paul II, Christ's Faithful People




願今年各位打工信徒有著「豬」般的智慧!

(科學家證實,豬比其他生肖更聰明。)

星期四, 2月 15, 2007

工作時間表:一個人版的示範








最近從網上閱讀一位芬蘭神學家的部落,他說自己是個蠻自律的人,他並列出了每日生活的時間表,我試用以下中文譯出:

___________________

6:55 am 被收音機喚醒,聽半小時的電台新聞、與太太聊天(若她是清醒)、仔細想想今天要做的事。

7:30 am 起床、換衫、食早餐、嘆報紙。

8:30 am 乘巴士上班時閱讀,但不是與自己博士論文有關的神學文章。

9:15 am 返回辦公室;查看e-mails、讀Blogs、上網看新東西。開始「工作」…

10 - 10:30 / 10:45 am 嘆茶小休。若遇上有趣的話題,可能會休多一會。

10:30 / 10:45 am - 11:15 am 繼續工作。

11:15 am - 12:30 pm (或更長)午膳。我不會叫自己的午膳少於一小時。我認為這是一天最重要的一環。午飯時的詳談是我工作及生活的靈感資源。我也認為長時間的午膳是我的「反傳統文化」中最重要活動。

12:30 pm - 15:00 pm 繼續工作。我常需要在這段時間有一個小休,去圖書館或上網。

15:00 pm - 15:30 pm 下午茶。若工作進度良好,會有更長的下午茶。

15:30 pm - 16:15 pm 繼續工作。通常會停在四點十分,之後做一些即慶的事,或閱讀或上網。

16:15 pm - 17:00 pm 乘巴士回家,繼續閱讀。

每星期會有兩至三個晚上的空手道練習,打Band練習常有。若我和太太都在家便會一起相聚,但不會看電視。寫寫部落,夏天打理花園。

十點上床,十一點睡覺。中間的一小時可以有不同事情發生。

___________________

你或許會認為他的時間表是天方夜談,或對你來說是悶到發荒。但他未後的註腳卻又令人深思:「我們實在工作得過量。但其實我的博士論文進度已比預期要完成的時間表超前了,我會說我是蠻自律的。」

你的工作有時間表嗎?你的時間表有令你的工作做得更好嗎?有令你擁有其他生活的可能嗎?

原文:
http://shrinkinguni.blogspot.com/2007/02/day-in-your-life.html

Get the job, DONE!





曾蔭權:「我會打好呢份工」
地盤工人話:「我會鑽好呢個窿」
整容師話:「我會整好呢個胸」
鐘錶師傅話:「我會整好呢個鐘」
白領話:「我會五點九就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截自今日,你還會在網路依猫上收到類似諷刺曾特首的創作,可想而知從宣傳策略上他是成功的,即使這句campaign口號「我會打好呢份工」是如此的未夠水平。

反觀英文「Get the Job Done」的意思是較有深度,沒有中文那種矮化那職位的意思。THE JOB不只是指特首這件工作,它可以包括特首要完成的任務,甚至使命。JOB原意也可解作「要完成的事」及「責任」。較貼近的翻譯應譯作「我會做好特首」,當然這也未算翻出英文最精要之意。所以創作這點子的人可能是用英文思維去寫的,索性直譯「我會打好呢份工」是翻譯中文的水平未夠,令原意失色。有人說其實用意譯的方法例如「歷境全攻」或甚至「講得出,做得到!」會更道盡原意,相映成輝。翻譯從來不是逐隻字翻的工具,它是一種創作,要翻出其意境、語氣甚至態度,讓接收訊息的人像懂得該種語言一樣。

其實特首一職並不能當一份工去相提並論。即使曾是想傳遞一種「很落地」、「實是求是」、「盡忠職守」、「與香港打工仔一同呼吸」也好,但如果做特首就等同我們打工一樣,那就很政治不正確。作為帶領全香港市民的行政長官,遠景(vision)及使命(mission)是不可不提,像現在這種港式街頭文化的口號,難免令明眼人洞察曾蔭權「係同老細講,唔係同市民講」的態度。(或者佢有可能是咁寫:Get the job, DONE ! )

畢業生團契常強調「打好自己份工」,但這並不是一個目標,而是一個基礎。唯有先打好自己份工,盡忠職守,才能學習忠於上帝所託的召命。Faithful to our calling從來也是我們談職場神學的大前題,從召命我們會明白從上帝給我的使命及遠景。唯有擁抱這些我們才能Get the Job Done,曾蔭權若真只想著「我會打好特首呢份工」,他只會是個唯命侍從的打工仔。社會對特首就是有如此高的期望。但更可惜的是可能我們這群擁有著更偉大使命及真理的基督徒知識份子,就連要「打好自己份工」的基本要求也會感到困難,(我們又有多少的心態是:Get the job, DONE ! )更遑論去尋找上帝對自己的職場召命。

星期二, 2月 13, 2007

介紹維真學院職場神學講座

Humanising the Market: An Innovative Perspective on Business
Philip Wu(Executive director, Vocatio Creation Ltd)


去年一月,我剛離開服事十年多的基督教機構不久,在電郵中跟維真學院市場神學暨領導學的榮休教授Paul Stevens閒話他退休後的近況。 閒談中他邀請我為維真學院Marketplace Institute在香港開辦Marketplace Cohort,以集合本地的商界與專業人士與維真的教授進行密集的神學反省。考慮到華人職場神學還在起步,我於是答應,具體細節後來便與他的繼任人Paul Williams商討策劃。


信仰的現實主義

「基督徒群體面對的其中一項重大挑戰,就是要幫助世人能以想像,原來世事不一定是現實的這麼樣。這需要我們清楚看見世情,並要明白基督的故事,以致我們能根據這故事重新想像世事何以能有所不同,並能明確有力地表達這願景,讓他人看見這不是烏托邦,而是實際可行的方向。」 Paul Williams這番話,正是呼應當代舊約神學家Walter Brueggemann所認為教會本於信仰而應有的現實主義(realism)。儘管信徒活在市井現實之中,但信仰卻給與我們一個嶄新的角度去透視現實,並刺激我們思考想像超越現實的可能性。然而,這種「神學想像」(theological imagination)必須帶領我們進入塵世以改變世界,而不只是喊著空泛的口號,或是出世修行。

Paul雖生於敬虔的基督教家庭,但直到上牛津大學攻讀政治、經濟與哲學期間,他自言在理性上自己是不可知論者,在行為上卻是無神論者。然而,信仰最終改變了他的生命。可是,雖然他接受基督是個人道德、人際關係並教會事奉的主,但卻難以理順作為一個經濟學家,信仰跟他的經濟顧問工作之間有何關係。這個心靈並職場上的掙扎,加上出於信仰的現實主義信念,驅使他離開倫敦兩年,在維真學院進修舊約神學,他主要研究的是「為經濟學家的詮釋學」(hermeneutics for economists)。


雙職神學家

1995年他在維真畢業,重投經濟顧問工作,直到2005年他被邀請重返母校接任Paul Stevens退休後的教席。在多年的經濟顧問生涯中,他曾替一所知名的智庫工作,以及在國際物業顧問戴德梁行的倫敦總部擔任總經濟師及國際研究顧問部主管。他曾為英國工黨、西班牙與愛沙尼亞政府,以及國際性的銀行與金融機構提供顧問服務。一年多前他本要辭去戴德梁行的工作往維真履新,但公司認同他在維真的教學工作,特別將他轉任為董事及經濟顧問,於是他便成為經濟學家與神學家兩棲的雙職工作者。

Paul曾經批評,「我們文化的想像力越來越貧瘠和灰暗。有關經濟力量的非人性化語言,幾乎壟斷了有關現代性(modernity)的談論,…人們對世事感到不快,但要他們改變現狀,卻感到完全無助。」 無怪乎他將維真Marketplace Institute首度在香港舉辦的講座系列定名為:「使市場人性化:以創新角度透視商業世界」。


講座概覽

講座有三組公開活動,包括兩晚連貫的講座、周五商界研討會,以及周六整天的信徒聚會,從不同進路、角度詳細闡釋上述的主題(詳見表)。除了Paul以外,維真新約教授Rikk Watts亦會來港。Rikk是航天工程師,曾在IBM工作多年,從事過城市宣教工作,亦是一位職業鼓手。兩晚講座將以跨科際角度重新「想像」人類的工作生產力、土地經濟、金融市場並全球化等微觀宏觀問題。對於以人才資本、地產和金融為本的香港經濟,以及在相關產業工作或關心此課題的人來說,不論其信仰背景,這些講題都會極其適切。

要在職場宣講福音,Paul認為我們需要「探索一種非純宗教性的談論方式,非要顯示自己比其他人聖潔,而且要在主流思潮以外,尋找現存與基督教神學相融的思想學說。」 因此,在以非信徒為主要對象的商界研討會中,他將介紹經濟學一項新興的研究──心靈資本(spiritual capital),並會探討將之具體應用在商業上,使企業機構得以持續成功。多年前社會學家和經濟學家(包括諾貝爾經濟學得獎者Peter Berger)開始研究「社會資本」(social capital)等課題,發現意義、價值、目的、信任、誠信與社群意識等涉及心靈資本概念的素質,對個人、商業、經濟以至社會都有莫大的正面影響。心靈資本在商業上的實踐,將有利建設一種深層文化,促進企業永續發展。

在專為信徒而設的周六講座,兩位講員將以被擄神學並市井神學的視野嶄新詮釋《但以理書》對我們工作的意義。昔日但以理和他的三個朋友被擄異邦,終生沒法重回故土,卻為後世分散漂零的猶太人以至今天的市井信徒,留下可堪借鏡的屬靈典範──儘管遠離應許之地(工作世界?),加上沒有聖殿、祭司團體和祭祀的境況底下(建制化的宗教生活?),信徒仍可樹立美好的見證。但以理等人必須學習巴比倫陌生的「文字言語」;對今天的信徒來說,不論在商界工作與否,我們都要學習甚至熟諳與信仰迥異的資本主義遊戲規則。但以理等人並不像以斯拉和尼希米,帶領上帝選民回歸聖地並致力維持他們的聖潔。相反,他們浸淫在異教文化,終生與外邦政權共事,卻不隨波逐流,在在彰顯市井靈性的另類本色。凡此種種,皆是今天我們在職場實踐信仰的典範。

今次講座得以成事,亦有賴HKPES襄助支持,謹此致謝。盼望講座的信息(其中部分暫是華人教會未能建構的)能把本地的職場神學運動,推展到另一片高原。


主辦機構網頁www.vocatiocreation.com.hk

星期日, 2月 11, 2007

Regent College Marketplace Institute: Humanising the Market: An Innovative Perspective on Business

(代發訊息)








Dear friends,

Regent College Marketplace Institute, in partnership with Vocatio Creation and HKPES, is offering an innovative, engaging and interactive learning program to better equip men and women to approach and work in the world of business and finance in a more humanising way.

Who should attend?
- Business, Professional, Political and Church leaders will gain additional insight on the integration of a Christian worldview with work, business and the economic arena.
- Emerging leaders in all of these arenas will be challenged to think Christianly about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dimensions of life.
- Leaders who do not consider themselves Christian but who are sympathetic to or interested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ristianity and work/business will find the evening lectures and the business seminar especially relevant. Material at these events will be presented with the minimum of religious jargon or assumption.

What can I expect from these events?
Participants can expect to be challenged and stimulated by clear, fresh, dynamic presentations on one of the most central aspects of life: work. International speakers with both academic and business experience will interact with local respondents and make time to discuss material with participants. Time will also be given for participants to meet, discuss and learn from one another. Throughout these events will seek to bridge the gap between the best academic thinking and the most creative business practice in order to help develop a genuinely fresh approach to market economies, business and work that takes human nature seriously.

Enclosed please find an e-brochure as well as a short article introducing the events. You may also check out the full program details at www.vocatiocreation.com.hk.

Looking forward to meeting you in the events.


Blessings,
Philip Wu/Vocatio Creation Ltd




click to see a snap of the schedule that day.

星期五, 2月 09, 2007

管家型投資新態度

「管家型投資新態度」講座
吳澤偉:銀行角色已經改變!
(2月8日消息)/蔡聖龍


明光社二月六日晚舉辦「管家型投資新態度」講座,由伯特利神學院神學科講師李少秋博士(下圖右)及資產管理公司執行董事吳澤偉主講。由於報名情況踴躍,有遲報名者因額滿而向隅,最後有九十多名參加者擠滿明光社社址。

曾任職銀行界的李少秋在講座中提醒會眾,投資重要的是與時並進,洞觸先機:現在全球注目的是甚麼市場?是該市場中的哪個行業?而在注意風險的同時,不能盲目地「分散風險」:「你多買幾種不同股票,其實就是增加自己買入劣質股票的機會。」他強調重要的是找出有質素的股票,例如選定某行業後,便買當中的龍頭,而不是每一種也買一點。李少秋坦言不入虎穴、焉得虎子(nothing venture, nothing have),投資必有風險,重要是入虎穴前計算清楚自己的實力,制訂投資策略,找一些合適的人商討。

至於投資另一個重要態度,就是知錯能改:「要懂得止蝕,止蝕講求的是勇氣而非智慧。」李少秋指不少人就是在跌市時沒有勇氣止蝕離場,結果泥足深陷。他引用俗語「寧買當頭起」,指「溝貨」應在升市時進行,而不是在跌市時去做。他又分享到,投資應被視為娛樂,以enjoy心態參與。「以前(在銀行工作時)我上班時想看聖經,當然不可以!現在(在神學院當老師)我不但可以上班時看聖經,更因此拿到人工!這就是我的投資。」他提醒基督徒,若真是愛上帝,便應不吝嗇將賺得的金錢回饋上帝。

吳澤偉之後指出,電視廣告說要花四百萬才能養大一名子女,並要有六百萬才足夠退休:「問題只是我們想要甚麼。」他解釋,錢其實只是一個人七種資源──財富、家庭、健康、學業、事業、社會參與、靈性──的其中一種,有時財富出問題只是病癥,更大可能是因為家庭、健康甚至靈性等出現問題。

他指現在不少人擔心的其實是「生命多過金錢」──擔心金錢用光後,生命仍未完結。因此他建議大家參考以下的理財結構:

第一層是應急儲備,約是三至六個月的生活費,不應以浮動資產方式持有。
第二層用於應付3D(Death、Diseases、Disability),一般要以保險來預備。
第三層是目標儲蓄,主要用於學習、退休等。
第四層是增值,主要就是投資。但吳澤偉提醒大家必須預留犯錯的空間,因為著名基督徒投資專家鄧普頓亦坦承自己過去有三分一的投資決定都是錯的。
最後一層是投機,但吳澤偉解釋不是窩輪那種投機,而是指一些帶有冒險性的事業拓展。

至於投資工具的風險,他解釋期權之類的「窩輪」本來有其正確用途,例如你擁有一批匯豐股票,打算在九月子女到外國升學時兌現,但又擔心屆時股市下跌,兌現出來的金錢不夠支費子女學費,這時你便可選擇購買合適的「窩輪」,確保可在一定價位上出售股票。但現在不少人卻以「買大細」的心態去認沽或認購,只期望「跟中」券商而贏錢。吳澤偉坦言這種「投資」方式與賭博無疑。

他又提醒大家,不少所謂「高息存款」,其實是與股票掛勾的存款,當股市下跌時,存戶的存款會兌現成不值錢的股票,因此大家決定加入有關計劃前應小心留意各項條款。「以前銀行角色是收集我們的存款作風險管理;但現在他們卻透過推銷投資銀行的投資產品來賺取佣金,即是把投資銀行的風險轉嫁給客戶──角色已經改變!」


載自《時代論壇》
http://www.christiantimes.org.hk/Common/Reader/News/ShowNews.jsp?Nid=39420&Pid=5&Version=0&Cid=466&Charset=big5_hkscs&p=1

星期四, 2月 08, 2007

屬靈?不「熟」靈?

陳榆.說影會 之

屬靈?不「熟」靈?﹣
成人靈命初探




靈命培育,一定是邁向成熟的成聖之旅。

成熟是心理上也是靈性上。我們不能夠單指其中一方成熟就夠,因為靈性上成熟的人未必心理上正常,例如:對神有信心但自視卻可以過高,同樣,一個世故的人可能在靈性的追求上毫無興趣…



要了解靈性,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看聖經中的神人關係。而電影同樣像聖經裡的敘事文體一樣提供了豐富的素材,讓我們可以透過故事中的神人磨合、恩怨情仇,觀照我們跟上帝的多重面相,建立更成熟的屬靈生命。

「陳榆.說影會」嘗試從電影探索故事中關於成熟與靈命的關係,讓我們更成熟地看待自己及周邊的人。



二月廿四日(六)初七人日成人禮

開戲時間:晚上八時

院線:FCS總壇(東望洋新街23號美利閣一樓)

費用:$50

場地坐位有限,滿座即止。繳費作實。

星期二, 2月 06, 2007

07展望




回望06年與你的相聚,每次短暫留下的痕跡,不知能否真正與你的職場生命同路?盼望07年我們可以做得更好!

GCF 2006年工作總結

- 歸納式查經班 (講員:翁, 日期:2至4月, 地點:澳聖)

- 零巧象蛇 (講員:何長老講座、營會 (日期:5月)

- 星期三OIA查經 (日期:由5月開始, 地點:澳聖)

- 拍拖講座 (講員:陳榆, 地點:信心堂)

- 公民權力--龍門陣 (講員:吳國昌, 黃素君, 林玉鳳, 地點:拍板)

- 達文西講座 (講員:陳榆, 地點:拍板)

- 畢職 (日期:7月)

- 純良像狗 (日期:11月, 講員:Kennith & Winnie, 地點:澳聖)

- 打工學耶穌 (日期:12月, 講員:斗叔, 地點:下浸)



2007年猛料預告



2月24日 陳榆﹣看電影.看成人靈性













3月23日 蔡元雲醫生﹣FCS 籌款及事工分享夜宴













4月27日 召命與職場之間的張力‧由馬禮遜說起 黃讚雄先生 (香港基督徒畢業生團契幹事)













10月 YGC Young graduate Camp






詳情請留意日後公佈…

星期四, 2月 01, 2007

成人靈性的解讀﹣從傳道書說起


上帝造萬物,各按其時成為美好 , 又將永生( 永恆)安置在世人心裡。然而上帝從始至終的作為,人不能參透(傳3﹕11)。創造本質上就限制,神造了日光,故此才有日光之上,日光之 下。神要將天下的水聚在一處,故此就有了海。於是世上就有了海和旱地的區分。海不能越過地,地也不能越過海。神創造這個世界, 於是就有世界末日。此之為「天長地久有時盡。」 但神同時將永恆放在人的心裡。故此人在世註定(命定)是不滿足的,因為有限的創造並不能滿足永恆的靈魂。


《摘自< 傳道書的再思之 (一) >,小駿》
詳文:
http://www.gcf.org.hk:8080/gcfportal/cms/index.php?page=content/articles&type_id=211&item_id=1701&lang=zh-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