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9月 28, 2007

一則關於理財的分享

又是收到朋友的fwd mail。作者不詳,但相信是參加完香港的一個名為「天國與財利」的研討會。

*********


一天吃午飯時,電視螢幕傳來恆生指數受美國次級按揭問題(Subprime Mortgage Lending)拖累下趺600多點的消息。對我來說,這只是一段很普通的新聞,想不到接下來差不多整間餐廳的食客都在打電話,內容離不開是通知別人股市大跌的消息,或是向經紀查詢股價和估貨的電話。餐廳頓時變成股票行,可我卻還在慢慢地吃飯好像與環境格格不入。
早期社會以農業為主,一旦農作物失收或家庭有突發的需要時,農夫便要靠借貸來渡過難關。他們會被放債人任意魚肉,甚至最終淪為債主的奴隸。在這樣的背景之下,早期的神學家大多會認為借錢收取利息是上帝不喜悅的罪行。然而,今天我們已經普遍認為教會把錢借給銀行收取儲蓄利息是一個合理的理財行為,並不是犯罪了。
時至今日,金融市場變得更加複雜。買賣股票是對一間公司的投資,還是買賣「股票」這商品?投資與投機的界線模糊。按法例規定,大部份香港市民需要把薪金的一定百分比進行投資,作為退休的保障。問題已經不是基督徒應否參與金融市場,而是基督徒應如何參與。
月前參加了一個名為「天國與財利」的研討會,講員包括了宗教哲學教授和資深的金融從業員。雖然各位講者均坦言他們沒有標準答案,但我卻很認同他們的一些觀點。
當有弟兄姊妹問及,銀行利息偏低,教會應否買賣股票、認股證(窩輪)等保值時,其中一位從事證券衍生產品營售的講員直接了當地說了一個「不」。他反問對方:弟兄姊妹奉獻給教會是想教會做甚麼?之後,他進一步解釋股票、認股證等不同金融工具的作用和目的,因為他看不到教會設立的目的和那些金融工具設立的目的有任何吻合之處,所以他不贊成。
個人投資股票可以作為儲蓄的一部份,那麼買賣認股證賺取更大的利潤又如何?另一位講員,一間投資公司的老闆回答說:認股證的作用是風險管理,若買賣的目的只是為了賺取更大的利潤,那便需要再想清楚。作為投資公司的負責人,他的公司也沒有因為更大利潤而買賣認股證。
無論是為教會作管家或是個人理財,心態最重要。耶穌基督提醒我們:「因為你的財寶在那裡,你的心也在那裡。」(馬太福音6:21)同行者,當你看見金融市場大起大跌,你的心在那裡呢?


*********


你的財寶在那裡,你的心也在那裡。顧名思義,怎樣管理財富是直接反影個人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