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Da Vinci Code》—
電影史實與戲劇之探討
不知為甚麼大家對《達文西密碼》有那麼大的興趣。講明虛構,作者拋一句大部份應是準確/事實谷銷量,大家就偏在虛構中找錯處。若果比較丹布朗的所謂research,明顯地他對天主教反感,到了一個地步他刻意改動了所謂準確的資料。
最近應邀講《逹文西密碼》,我出奇地發現與會者只有十分一看過小說,五分之一看過電影,不知為甚麼大家對耶穌結不結婚有那麼大的反應。若果耶穌真的有結婚兼生仔,但衪照樣為我們死和復活,那又如何﹖
我相信耶穌結不到緍,其中一個最大的理由是:「衪無佳容美貌﹗」我們看見他的時候,也無美貌使我們羨慕他。既然聖經這樣說,我們極有理由相信上帝派救世主來到世界,為了使其專心工作,所以弄醜他。
我想丹布朗明明幽信耶穌的人一默,難怪最後蘇菲公主用腳試試自己可否履海來回答一眾信徒的疑問——若耶穌有後裔是否真的有超能力呢﹖
不過,若蘇菲公主不能履海,那麼丹布朗可能笑的不是普通的信徒,而是笑那些今日郁D都話有神蹟的人。
我個人覺得真正憎恨此片的不是基督教也不是天主教而是一眾認為耶穌是「基」(gay)的同志神學擁躉。今次那麼多人相信耶穌有結婚,我想最想暗殺丹布朗的是同志基督徒。
若果讀過小說與電影的人明顯發現兩者的不同。小說講法國佬憎美國人,所以當電影在法國開拍時,就只略略帶過蘭頓教授去到美國領事館不得其門而入,而沒有提沙非探長一定要釘死美國佬所以要搵蘭頓祭旗的主要原因。當丹布朗連廸士尼也拿來開玩笑時,我們就明白這本小說在美國大賣,其實是電影利用普及文化重新詮寫歷史已是荷里活慣用的技倆,《阿甘正傳》(Forrest Gump)就是箇中翹楚,這部電影的歷史部份通通叫一切看官到今日亦間中回味那種大智若愚的景味。
丹布朗聰明之處就是利用歷史與普及文化織成一個叫人捧腹的陰謀論。
我絕對認為小說比電影精彩,因為裡面的情節不只是一個陰謀論的舖陳,還有文化,對宗教那種盲目追隨的蔑視。又例如小說有寫西拉禁慾的自殘是因為自己見到兩個惹火的妓女。而這個在電影就變成殺人後的一種贖罪行徑。
所以電影可以這樣說完全不能拍出丹布朗原著的神緒。最可笑的是,這部電影casting做得很差,導演Ron Howard找來老拍檔Tom Hanks完全交不到戲,單以怕升降機、怕被因押送車來說,Tom Hanks完全表達不到原著主角由陰影到被釋放(遇見救世主/耶穌後裔)的心理描寫。這點跟《沈默的羔羊》有異曲同工的地方,查案是為了拯救自己的誘因。
「符號學」從來不是《達文西密碼》的專利,天主教在基督教符號學中執牛耳是眾所周知的事實,根本不需要心理分析。大家都知道二千年來,天主教由聖禮開始,已經對符號情有獨鍾。只不過,今時今日,丹布朗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以符號密碼反擊天主教的信仰符號而已,我個人直覺認為丹布朗可能極度仇視天主教,原因﹖還有待看過其他作品考證。
(載自GCF HK< 達文…西 > 04/06/2006 [皮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