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8月 23, 2007

預言自己將死在曠野的保險從業員


吳澤偉 (David) ,由畢業第一份工起,就沒有離開過銷售行業。他於2005年結束27年銷售保險的工作,但仍然維持退而不休的生活,正用另一種方式延續他對此行業的未完的夢。讓我們一起來聽聽他的生涯經歷。
David 於77年預科畢業,想過做會計文員,頭一個面試竟被人恥笑他「大想頭」,他心想一但真是做寫字樓,遇著不好的上司,下塲不是上司死便是他自己死。他認識自己是個喜歡自由和戶外工作的人,就想到不如做sales (推銷員) 。又因為讀書當年選讀生物,一心做醫生,如今做不了醫生,不如賣西藥。就這樣入了賣西藥這一行。
做不夠三個月,他已經發覺自己差不多已經「不用做都有得食」,原因是此行的客仔──醫生,只要認為你賣的藥合用,價錢又便宜的話,便會自動訂貨,不用什麼跟進。於是他每天上班個半小時,寫好幾個工作滙報,和醫生「夾好口供」,便可和同事食過「long bunch (早餐連午餐),然後各自去享受生活 。就這樣,他做了不夠一年便可以和朋友「夾錢」買了人生第一艘遊艇。
這麼舒服的工,他為什麼會離開呢?原來當時有位年資高、薪金高的同事,因為和上司發生了一件小衝突而被辭退,公司很快請來一個後生仔,經歷三個月,生意完全沒有減少,他就猛然發覺:原來這個位有沒有自己根本沒有分別,「我」是可以隨時被取代的。於是,他就決定離開。


之前,他因著要為遊艇買第三責任保險,他認識到一個保險經紀 (broker) ,是兼賣人壽保險的,他就靈機一觸,不如看看賣保險是否適合自己。他見過三間公司,一間說:「你得廿二歲,太年青,我們不請。」另一間開了兩堂大講座,便說:「你們都合格了,可以簽約,出去做生意了。」他覺得太兒戲了。唯獨那個保險顧問的公司,安排了人,詳細地向他解釋保險的概念和它與人的關係,他很認同當中概念,於是就開始做其「保險經紀」了。過了七、八年,他便自己開了一間小公司繼續做這行生意。


David做了老闆五年,感到非常辛苦,主因是政府於八六年起為加強對業界監管,推行了一連串的立法,一則將「保險經紀」(broker) 和「保險代理」(agent)的界線清淅化,另方面要求broker要購買「專業責任保險」,適逢澳洲發生連串相關索償,令此類保險費用大幅增加,他就想與其與保險公司對分收入,不如加入大的保險公司做個「保險代理」(agent) 更好。於是,他就選了一間他認為是信譽最好的公司,成為當中的代理,由最低一層做重頭做起。憑著多年的經驗,很快就做出成績,成為公司的「人辦」,一步步升上銷售人員的最高的一層。
當被問及這廿多年來的起與跌時,他分享說他的事業高峰卻是家庭生活裡的低潮。David和他太太沒有生孩子,夫妻相處一向不錯。大概十年前,是他的事業最高峰(以銷售成績來衡量),在同事的羨慕和歡呼聲中,他感受到的是「一面倒」的認同。然而家中的太太卻明顯不同,她會質疑,她會挑戰,這點起初只是點點滴滴、亳不起眼的感受。但當他第四次獲得到行內頒贈的最傑出保險從業員奬時,他太太竟然婉拒和他影一張合照。當他和同事接受公司奬勵,高興地往美加開會遊玩三星期後,他撥長途回港約定太太待他回來一起吃晚飯時,太太竟然絲毫不感高興。這時,他才發現太太並沒有因他的事業成功而高興。在回程飛機上,他反省過去幾年和太太的關係,才驚覺自己不經意間已忽略了太太,於是向上帝認罪悔改,立志要將事業目標重新較正,並要把太太視為自己最重要的客戶,要努力賺回太太的接納。到訪問一刻,他才發現那時差不多用上三、四年時間才能賺回太太的心。
至於在工作上,處理客戶關係並不困難,最困難的反而是滿足管理層無止境的要求。管理層常常為了借用一些成功銷售員去刺激其他人用功,會不斷逼他「再創佳績,更大問題的是,他們會要求sales 推銷一些所謂「熱賣」的新產品,而那些產品可能只是因為某某管理人員出意見,使公司花錢去研究的新保險方案,但事實根本對客戶沒有什麼大幫助的。這種情況使David最感難為的。他是怎樣處理這問題呢?他說,叫他感恩的是自己很早已找到一個「空間」(自由) ,免過這樣的壓逼,就是因為他有一位好上司能替他擋去不少要求,而他自己也是選擇能避則避,不能避則表明(assert)立塲,甚至正面挑戰對方。多年的經驗也告訴他,管理者關心的是如何解決公司的問題,如何讓公司的生意收支平衡 (當然有增長是更好) ,因此,如能遇上可交心的上司,大可分享你對他的諒解和願意協助的心意;若與上司未能交心,只要能做出成績,就能反過來掌控你的上司。所以,若果你長時間也未能從上司裡爭取合理的空間,要做的不是怨天尤人、數落上司,而是問問自己是否適合做這份工。
 
對於正疑惑自己是否適合保險行業的人,他強調最重要是對人有興趣。若果一個人只關心是否能在每個客戶會談中簽來一張新保單,他實在不適合這行。他認為做這行,必須能享受見客的過程,例如:享受對客戶的進一步了解,享受為客戶除去過往負面經驗的過程等。
David早在十年前的那次飛機旅程已思考自己在職場上的使命。後來遇上九七的金融風暴,他想幫助客戶透過經濟難關,卻發現行內有些行政人員的做法竟是拉高保單貸款利率,他甚感不滿之餘另想方法幫助客戶。之後他就加入香港人壽保險從業員協會(LUAHK) 執委會的工作,由97年至2000年,分別負責過專業操守、會員服務等事務,直到任職會長,一心想在行內推動改革。雖然他很快被行內一些既得利益者揶揄、恥笑,甚至封殺,他仍然一心行他認為對的路。
關於他的召命,上年已從銷售行列中退下來的他,還是滿有鴻圖大志。他表示他相信自己是那些會死在曠野的以色列民。他說民數記裡,有兩次數點可出去打仗的男丁,分別發生在剛開始曠野旅程和將要入應許地前,人數都是六十萬。而第二次被數的人中,沒有一個是第一次中被數過的,換言之,都是新生的一代。第一代以色列人雖被命定要死在曠野中,卻在漂流期間打敗了兩個外邦王。David相信他要善用自己,打敗外邦王,為下一代人開路,並且裝備他們成為第二代精兵,意思就是要較正保險行業的方向,由只顧賺錢,重新歸回那個重視與人關係和助人發展的本質。他說對於未來,他不期望什麼安樂的生活,反之,他希望將師徒般的祝福傳遞下去,而他自己,能有一個 ”clean death” (沒有污點地死去),已經是不枉此生了。

載自www.gcf.org.hk〈預言自己將死在曠野的保險從業員──「畢基」的執委吳澤偉〉

另有吳澤偉過往理財講座精華:

管家型投資新態度
http://gcfmacau.blogspot.com/2007/02/blog-post_09.html

更可在FCS夢工場收聽《理財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