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8月 03, 2007

李思敬:信上帝守誡命就能成聖嗎?


【時代論壇訊】在一個題為「遊刃於故事與誡命之間:成聖召命的定向」的講座中,李思敬引述了司托德牧師 (John Stott) 的話﹕「講道員講的是如何連接兩個世界:聖經的境界跟今日的世界。」 他以自身的經驗來說明信徒不要死守誡命。他亦提出成聖召命並非我們的工作,反而是上帝在我們當中對我們所作的。聚會於浸會大學會堂舉行,約四百人出席。

講座分為三部曲。他先從聖經入手,解釋市井之徒與聖徒產生隔閡的原因,並重申聖經內的故事和誡命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原則, 而是有無限因時制宜而變化的可能。 因此,基督徒要適應社會,最好的方法就是要靈活變通,並不是死守原則。 他提醒基督徒要經常遵守誡命,並要注意聖經的提醒。 在總結的時候,他再次強調基督徒要實踐上帝的話於生活當中,活在現世,就要作上帝的見證。 在遵守上帝誡命的同時,亦有犯錯的時候,所以基督徒要經常到教會向上帝認罪,誠心悔改。

在從讀聖經入手的部分時,李思敬先後提及市井之徒與聖徒的距離和基督徒應如何立身處世。 他提出三個重點﹕「觀察 (observation) ﹑解釋 ( interpretation ) 及應用( application ) 聖經。」 釋經 (interpretation) 經常會製造誤解,因為基督徒若想將聖經的原則應用到生活之上,往往都會感到困難。 這某程度上,反映了現實: 「聖經所包含的是永恆不變的原則以及完美的概念,是有別於充滿殘缺﹑罪惡和扭曲的世界。」 那麼,聖經如何可應用在這個世界上? 就是重回起點,從讀經開始-觀察﹑解釋及其應用。 聖經記載的不是一成不變的原則,而是無限的可能。基督徒最重要的是深入了解聖經,並要學似 「獅子吃飽後吼叫一樣」,學會欣賞聖經,並有因此而滿足的感覺。

即使聖經記錄了六百一十三條誡命,但李思敬指出,聖經並不是以律法作為基礎 ﹕「我們不在律法之下,而活在恩典之下。」 他引用 申廿四14-22 有關出糧﹑因子殺父﹑寡婦及收莊稼的故事,指出誡命是難於如實地實行在現世之中。 同時,他亦引用 申二十10-15,廿三9-14 )有關打仗及和平的故事。「上帝的訓誨是要釋放我們,祂是不會因為基督徒不守誡命,而怪罪你和我。 上帝對我們的提醒是打開很多的可能性。」 「在我們的生活當中,將上帝的誡命融會貫通,甚至是青出於藍。」 他指出這就是聖經所講的可能性,只要是忠於上帝,即使是透過不同的實踐方式,同樣都可以得到上帝的喜悅。

李思敬又認為由市井之徒到成為聖徒是傾盡畢生努力的過程(life-long process), 我們並非必須應用從上帝學習的原則。他重申上帝是三一的上帝,是創造救贖的上帝,生命是由祂而來,成為上帝的子民並不是我的選擇,成聖如是,並不是自己立志就可以成事的,我們仍然需要依靠上帝的力量。他又指教會就是人跟上帝溝通的橋樑,教會可作四件事,其中包括作上帝的見證、帶領信徒走到上帝的面前認罪、祈禱並願意以上帝的名為聖和願上帝會聆聽應許灰心人的方向。 最後,他認為我們要承認是受造物,並在上帝當中領受祂的神聖,市井中的聖徒就是站在上帝召命當中,留意上帝所作的,作祂的見證。

今年是正值香港基督徒畢業生團契五十週年的紀念年 ( GCF ) 。畢基舉辦了一系列的活動給在職信徒的思考機會, 並且藉此機會把十年來努力的成果獻給上帝。其中包括主辦上述的 「市井聖徒」 釋經講座,主題為「遊刃於故事與誡命之間: 成聖召命的定向」,已於七月二十八日(上週六)下午二時半至五時半舉行。

(http://www.christiantimes.org.hk,時代論壇時代快拍,2007.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