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10月 16, 2006

穿Prada的巴比倫王

PEOPLE CHANGE JOBS JOBS CHANGE PEOPLE
是人轉工?定是工轉人?

細看電影「穿Prada的惡魔」,竟與但以理書第一章的情節不謀而合。新老細改你的飲食、改你的語言、改你的名字。是天下職場無新事,抑或是現代社會仍擺脫不了奴才的心魔?

當日年少被逼轉投尼布格尼撒的王朝,像Andy為生活的緣故被逼轉行一樣,只是聖經多了一點著墨:那是主(真正的僱主?)的安排(一2)。這豈不是很多基督徒打工仔的寫照?理想的行業做不到,為了生活梗著頭皮埋頭苦幹適應新的工作文化。上帝往往把我們擠進「基督徒是少數」的工作世界,我們沒有選擇餘地,但也是一種差遣。

Andy像但以理一樣,擁有處事智慧及臨場的機警才被惡魔上司收歸己用。她滿以為憑自己的學科驕人成積便能勝任簡單的私人助理職務。誰知面對著惡魔老細的要求,只是處理試用期的庶務已被打得落花流水。莫怪少年但以理也要受巴比倫文化的「再培訓」三年才有資格見王(一5)。什麼從前辛苦得來的專業學歷全不管用。

片中Miranda一再稱呼Andy作Emily。那是不尊重別人的身份?抑或是權威喧示(妳是我的人,我稱呼妳作什麼就作什麼)?但我想,那是惡魔主子要她成為自己人的手段。像但以理要被稱作伯提沙撒才能成為王宮的一份子(一7)。聖經的人名有趣地反影其身份及使名,與其召名相連。所以那不是叫「阿旺」或「阿才」這般簡單,改名在這裡就是要改你條名的意思。Miranda呼召Andy作Emily,Andy由那一刻起便跟著Miranda的主意去服待。

但以理需要學習迦勒底人的語言(一4),像Andy要學習時裝界的 Language(文化與價值觀)一樣。語言是改變人思維的工具。不同的語言帶著不同的文化及價值體系。像西方人重原則講理念,那時來自一套辭令表達得準確及偏向中性的語言;相對於中國人那種講感情重倫理,中文詞語的含糊及正負面的偏向,充份反影東西方思想價值觀的差異。而所謂巴比倫的異教文化,其實也就是內在的價值體系。你的衣著、談吐、處事就是其外在表現。Andy不知不覺從改變衣著打扮中改變了其生命的優次,到一個地步她最親近的人也對她感到陌生。多少個畢業生因為職場由性格到思想的轉變,教會往往也愛莫難助。

改飲食喜好似乎是最明顯比較到電影與經文的類同。就連太鹽長的角色電影也出現了。Andy在Nigel眼前蒙恩(一9),後得到他出手相助,把Andy改頭換面。唯一不同的是,但以理立志不讓王的餐單改變自己,而Andy就決定積極減肥(其實她根本經已很正常,只是為迎合行內非人化的要求)。但無論如何,他們都認同外在美在他們工作環境的重要。Andy要瘦像模特兒一樣去架起名師的時裝;但以理也不能逃避去選「港男」(一15),二人如此也只是為著主子在自己王宮的人能個個「襯得起佢」。昔日王宮的酒池浴林,換上今天企業的華麗裝橫,金錢的力量,權力的追求,千年未變。

但以理看準飲食的缺口,嘗試以靈巧的手段去改變遊戲規則(一12-13)。謙卑是態度,由別人的標準做決定是手段。Andy的機警也為她取得去巴黎的機會。盡管最後還是與Miranda道不同不相為謀,但她沒有認為那段做「奴才阿四」的歲月是枉過的,她所學會的東西是她在以前的本行學不會的,而這些東西更是對她正式走上事業生命起著重要的幫助。

惡魔主子雖壞,但別忘記是誰把我們分給他們,學習靈巧像蛇的智慧,為著更成熟地作光作鹽。